本文来自于维基百科全书。
成都蓝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翻译于2015-03-19,成都市。
耳标是一种塑料或金属物体(成对使用:阴件+带金属头阳件,或者单片式耳标。),用于民用牲畜或其他动物身份识别及疫病追溯,如果使用RFID(无线射频技术)则称之为电子耳标,电子耳标(E-Tag)遵从国际标准ISO-11784与ISO-11785,通常在134.2KHz频率下工作(法国安乐福公司使用该频段),UHF(超高频) 耳标则符合ISO/IEC 18000-6C使用标准。还有其他非标系统,比如美国Destron Fearing公司电子耳标使用125KHz频率。尽管耳标有很多不同外形,其主要形式目前使用情况如下:
1. 旗形(或铲形)耳标: 塑料成型片状,两片穿过动物耳廓结合在一起,一片或者两片的平面用来书写或者印刷动物识别信息,具有易读性。
2. 纽扣形耳标:圆形,两片穿过动物耳廓结合在一起。
3. 环形塑料耳标:塑料成型条状,穿过动物耳廓边缘折起来两端结合在一起。
4. 金属耳标:一种铝的或钢铁、铜的方形带尖端耳标,使用冲压铭刻动物追溯信息,用来夹在动物耳廓边缘的耳标。
除了金属耳标以外,其他耳标均可承载RFID电子芯片,具有同样追溯识别信息码的电子版本耳标。
澳大利亚:
牛用RFID电子耳标或者使用瘤胃方式。 (Rumen bolus: 瘤胃,放入牛胃的圆筒形物体。)
英国、欧盟:
通常左耳使用RFID, 右耳使用外观耳标或者瘤胃方式、脚踝环。
牲畜耳标由约瑟夫·班克斯于1799年指导下发起的,班克斯是英国皇家协会的总裁,初期是为乔治三世国王管理识别美利奴绵羊(Merino Sheep),并由马修·博尔特设计/制造第一批绵羊耳标,后面根据班克斯的意见进行了多次改进。
美国:
在美国,耳标是用来对种畜进行识别管理,并于1895年由国际俄亥俄州切斯特改良协会出台正式规则,其负责人是切斯特·怀特。
加拿大:
加拿大于1913年监测肺结核传播时正式启动了对牛的耳标识别,并当英国爆发疯牛病(BSE)时候大规模使用耳标进行追溯管理。
1953年,第一种两片式自佩戴塑料耳标得到长足发展并获得专利。后来又出现牛用耳标含有控制牛蝇等害虫的化学药物。
2004年,美国开始普及牛用EID电子耳标,这是NAIS要求的,但是这种低频标准EID执行很差,大约30%牛会佩戴。同时,巴西、巴拉圭、韩国却要求强制执行UHF超高频耳标佩戴。
传统/电子耳标被用在欧盟官方识别体系里,主要是牛、绵羊、山羊,兼用RFID相关设备。